雪都嘟/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常轶茹 董发勇 实习生 王景鸿)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然而,在中国内陆地区“离海最远的地方”——新疆阿勒泰,额河螯虾却通过“北繁南养”走出了一条非比寻常的新“鲜”路。
4月16日,在疆域冰川额河螯虾种养基地里,养殖工人麻利地收笼、装筐,捕捞额河螯虾
农时不等人,春日胜黄金。眼下,吉木乃疆域冰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疆域冰川)的额河螯虾产业迎来了首次人工干预繁养虾苗的黄金时期。4月21日,在额河螯虾种养基地里,养殖工人正仔细挑选着优质母虾,一只只抱卵虾孕育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希望。
额河螯虾学名“窄螯螯虾”,俗称格鲁西东欧螯虾,属冷水虾。其体形大、出肉率高、肉质鲜美,人工养殖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
阿勒泰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纬度较高,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大小河流272条,蕴藏125.9亿立方米水资源,占新疆地表径流量的15.65%,素有“北疆水塔”之称。年平均气温低、河流众多,给出了喜欢冷水环境的额河螯虾为何能成为这里本土物种的答案。
额河螯虾产业如何突破低温地区本土越冬、种苗繁育等养殖技术难题?能不能成为群众发家致富的新产业?近日,记者前往吉木乃县,探访额河螯虾如何在冰川寒地“喜迁新居”并辗转向南“开枝散叶”。
4月16日,在疆域冰川额河螯虾种养基地里,养殖工人麻利地收笼、装筐,捕捞额河螯虾
“最近天气转暖,随着水库积冰逐渐消融,额河螯虾也结束了冬眠,母虾开始抱卵。我们最近忙着捕虾,进行虾苗繁育工作。”4月21日,疆域冰川董事长张柯发拿着一只张牙舞爪的螯虾说,“额河螯虾算是虾中‘高富帅’,每只重量达300克。”
2023年8月,新疆农业大学李斌团队在新疆境内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发现格鲁西东欧螯虾。经专家团评估,这是格鲁西东欧螯虾在我国自然分布的首次发现,填补了新疆自然河流中螯虾分布的空白。
据介绍,2000年左右,在额尔齐斯河哈巴河段,当地渔民就少量捕获到了螯虾。2012年,公司员工在收购水产品时,首次发现渔民捕捞的冷水鱼中有15尾浅绿色大虾,随后,公司把冷水鱼与虾一同投放到吉木乃县莫斯拜水库进行养殖。
“第一次见到这种虾,我就被它的外表深深吸引。”张柯发回忆道,“当时,我们并不知道它的学名是什么,也没在市场上见过,捞起来后大多送给了朋友,大家都说很好吃,肉质鲜美。”张柯发喜欢挑战难题,他觉得没人做的东西,如果自己能琢磨出来,或许可以占得市场先机。
2012年至2020年,疆域冰川员工每年在收购冷水鱼时都发现了螯虾,连同鱼苗投放水库进行人工养殖,累计投放1000余尾。自2019年起,公司从莫斯拜水库捕捞冷水鱼进行出售时,捕获了大量螯虾。
2023年5月,自治区科技特派员、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教师李斌来到阿勒泰地区调研,了解到吉木乃县渔民发现了一种大型螯虾,该虾体长20多厘米,一只虾最重可达350克。
同年7月4日,在吉木乃县农业农村局的协调下,渔政部门批准李斌团队会同有关部门在额尔齐斯河流域哈巴河段进行现场捕捞,6小时内捕获野生螯虾活体标本5只,印证了螯虾在中国境内额尔齐斯河流域自然分布。
随后,疆域冰川联合吉木乃县政府、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把水库养殖的螯虾与捕获的野生螯虾活体标本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根据结果得出,送检样本具有相同的亲缘关系,同源性达到98.6%。
“格鲁西东欧螯虾喜欢在冷水环境中生长,且适应吉木乃县自然气候,每只雌虾每年产卵200~400枚,有望发展成为中国优质的种质资源,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鉴定结果让李斌团队感到振奋,当即联合企业撰写并向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提交了《格鲁西东欧螯虾人工增养殖生态风险评估报告》。
随后,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组织召开“格鲁西东欧螯虾人工增养殖生态风险评估会”,并一致通过格鲁西东欧螯虾人工增养殖生态风险评估,认为从分类定种到螯虾基本生活习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可信的第一手资料,建议持续开展生态风险监测、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人工增养殖技术研究。
一年来,吉木乃县将推进龙虾产业作为打造乡村振兴新增长点,组织疆域冰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螯虾进行试养试繁,初显成效。疆域冰川联合新疆农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宁波大学组建了全国首个“冰川龙虾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开展螯虾良种培育及种苗扩繁、螯虾养殖环境与养殖生态、螯虾疫病防控及高效健康养殖、螯虾营养与有机饲料研发等研究,为额河螯虾种质资源保护与人工增养殖研发技术提供智力保障。
据此,额河螯虾人工增养殖总体发展思路确定为“立足新疆、科技引领、北繁南养、向东向西”。
今年4月3日,全国首个冰川龙虾产业技术创新小组成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博士陈钊来到吉木乃县,实地调研额河螯虾产业园建设项目选址。据介绍,目前,在山东试养的额河螯虾长势良好,可进行下一步集约化、设施化养殖。
立足额河螯虾冷水生活习性,冰川龙虾产业技术创新团队提出对额河螯虾实行“北繁南养”的养殖模式。即5月在北方进行种苗繁育,10月把虾苗运往南方进行越冬养殖,次年5月在南方捕捞上市。
为何对额河螯虾实行“北繁南养”?陈钊解释道:“阿勒泰冬季漫长,在自然环境下,额河螯虾需要冬眠,一年只能养一茬。如果在相对较南的区域进行养殖,更温暖的自然环境配套良好的设施条件,它们能实现全年生长,1年可以生产2茬甚至3茬,这就能缩短养殖周期,提高经济效益。”
今年1月14日,首批3500尾额河螯虾虾苗成功出疆,运往浙江省宁波市、瑞安市以及山东省烟台市,正式开展南方越冬养殖研究。
“首批‘南养’的额河螯虾,运输成活率在95%以上,养殖成活率在98%以上,养殖实验进展顺利,在山东、浙江不同地域都可以蜕壳、生长。”陈钊说。
3月中旬,在浙江省瑞安市莘塍街道滨海10万亩都市田园新天地,通过现场捕捞,发现在稻田安家落户的额河螯虾对当地盐碱地稻田适应能力强,生长状况良好。
“这表明首批出疆的额河螯虾在盐碱地越冬试养首获成功,为新疆盐碱地扩大养殖提供了示范。”陈钊说,“接下来,我们会对额河螯虾生长环境进行有关科学实验,以此确定它们的最佳生长环境特征。”
李斌说:“额河螯虾的南养不仅能提高经济效益,更能填补北方养殖螯虾的空白。目前,我国龙虾市场主要以小龙虾(克氏原螯虾)为主,年需求量大,属中低端产品,价格每公斤40元至70元;中高档龙虾主要以引进澳大利亚螯虾为主,而澳洲龙虾属热带物种,我国虽有引进养殖,却存在越冬困难等瓶颈问题。额河螯虾属冷水虾,对水温要求在20摄氏度左右,比传统小龙虾更能适应北方天气特征情况。”
“传统小龙虾主要饲养在南方,而额河螯虾是本土发现的‘冰川虾’,适宜生存温度为7℃~25℃,以冷水环境为主。适应北方的自然条件基础、广阔的市场空间与差异化的上市时间,为额河螯虾产业带来发展机遇。同时,额河螯虾耐长途运输、下塘成活率高也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李斌说。
据《中国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统计,2022年,我国小龙虾产业综合产值4580亿元,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江西5个传统小龙虾养殖大省养殖总产量为263.74万吨,占全国小龙虾养殖总产量的91.24%。如今,在“91.24%”之外,额河螯虾从西北之北的“冰川”一路辗转向温暖潮湿的南方,成为龙虾市场的“新来客”、养殖户的新“钱”景。
目前,对额河螯虾的“北繁”实验,仍在疆域冰川进行。今年是疆域冰川首次人工干预额河螯虾繁育。
4月16日,在疆域冰川额河螯虾种养基地里,随着养殖工人麻利地收笼、装筐,捕捞起一筐筐鲜活的额河螯虾。
看着刚刚捕捞上来的额河螯虾,张柯发开心地说:“你看,我手里的这只母虾已经抱卵了,这些都是去年冬天成熟的虾,经过冬眠后,它们赶着春天到来的脚步开始抱卵繁育。”
张柯发说:“一只母虾大概能抱卵200~400个,我们最近抢抓时间把虾捞起来,将母虾分拣出来,放到孵化池里饲养繁育。目前,三成的母虾已经抱卵,其余的也将于近期抱卵,孵化出来的虾苗,我们回养到10月份,大概能养到5厘米长,到时再把虾苗送到南方过冬。再过一个月,这些卵就会成为虾苗。”
吉木乃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张扬说:“在如今的虾苗市场上,普通虾苗,如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的虾苗一般是以‘万尾’为计算单位,销售价格为每万尾100元至400元,核算下来,一尾虾苗只有几分钱。但额河螯虾虾苗是论‘尾’卖,一尾12元左右,一万尾要12万元,堪称龙虾中的贵族。”
“今年,我们准备了80亩标准池塘及9个虾苗孵化池进行额河螯虾繁育。按照目前的养殖标准和水平来看,估计每个孵化池能够孵化10万至15万尾虾苗。孵化出来后,我们将把虾苗放到标准池塘进行培育,预计能培育出20万尾左右成品虾苗。”张柯发说。
虽然额河螯虾的人工干预繁育已经看到希望,但提高额河螯虾虾苗的存活率却让张柯发犯了难。原来,螯虾虾苗幼体在母体的怀抱里发育孵化,刚孵化出来的幼体身体柔软、扁平,像一片叶子,幼苗需要经过三个多月的漂泊生活,几次蜕皮后,才能长出“盔甲”。
“现在,我们的养殖办法还是把孵化出来长到两厘米以上的虾苗放到标准池塘,和鱼一起混养,虾苗成长的温度控制不精确,而且有一部分虾苗也会落入鱼腹。现在,我们繁育的虾苗成活率只有20%。”张柯发说。
面对难题,政府部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与科研单位携手,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育种联合攻关。
“上周末,疆域冰川给我们实验室送了30多尾雌螯虾,其中12尾已抱卵,产卵量在200~1000枚不等。目前,我们正经过控制温度和氨氮含量,初步研究螯虾人工繁育情况下最优水质条件。按照实验室观察,预计5月底到6月中上旬,实验室里的虾苗成活率能达到80%。”李斌说。
在提高繁育水平、让螯虾“游”出疆外的同时,吉木乃县也着力培育螯虾全产业链。目前已启动额河螯虾产业园建设项目规划,预计5月底开工建设。该项目重点打造以额河螯虾国家级良原种场暨人工增殖养殖场为核心的产业链,将有效保护本土优良的冷水渔业生物种质资源以及濒危的生物物种,保护我国本土生物资源的多样性。
无“海”何以产“海鲜”?吉木乃县气候干燥,属严重干旱缺水地区。但把额河螯虾产业园落地于此,并非一时兴起的决定。
“十余年来,疆域冰川持续养殖额河螯虾。据预测,目前公司水库中约有亲本螯虾20000余尾,且种群结构合理稳定。这为额河螯虾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独有基础。”李斌说,“而且,产业园将采取先进的循环水养殖模式进行额河螯虾培育,进而达到绿色、节水、高效的目标。”
“目前,首批出疆的额河螯虾在山东和浙江安家落户并健康生长,直接证明了吉木乃县额河螯虾产业‘北繁南养’切实可行,更加坚定了吉木乃县发展螯虾产业的决心。今年,吉木乃县将培育打造国际水产品产业基地,在水产品养殖方面重点支持额河螯虾产业。目前,额河螯虾产业园区建设方案已初步确定,占地面积200亩,计划年内完工。园区建成后,可年产额河螯虾虾苗1500万尾左右,前期会以培育1~2厘米长的虾苗为主,后期会在外塘进行大规模种苗培育,提高产业价值。
“我们将树立大食物观,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坚持生态优先,抓好优良种质资源保护和培育,推动额河螯虾养殖业绿色发展。同时,将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和广大科研工作者接续努力,利用科学技术手段解决额河螯虾产业推广和养殖户增收问题,加快实现额河螯虾产业转型升级。”张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