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养殖效益高,温岭农民采用帆布池集约化养殖技术 在温岭市箬横镇的一楠家庭农场,养殖户王新兵高兴地表示,今年第一茬南美白对虾已经基本卖完,第二茬正在陆续放苗。他表示,多亏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丁理法的指导,他们采用帆布池集约化养殖南美白对虾,今年第一茬收获了8万多斤,效益比传统模式高了不少。 作为养殖新手,王新兵在2022年之前对于如何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经验值为“零”。在丁理法的指导下,他前往雪莉家庭农场了解并学习了南美白对虾帆布池养殖技术,并于去年投资了300万元,打造了120个帆布池养殖南美白对虾。当年,平均每个池子就收获了1200多斤南美白对虾。 今年,王新兵又对帆布池养殖技术工艺进行了改造升级。丁理法表示,他们对充气设施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充气头数量,随着增氧量的增加,放氧密度就可提升,来提升单位产量。去年标粗后,1平方米分养700尾虾苗,今年放养量提升到800尾,第一茬已实现每平方米20斤的产量,单池两茬产量可超1400斤。 南美白对虾帆布池养殖模式是丁理法在全省率先开始推广的。他表示,这种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养殖环境可控,养殖成活率高,技术易于掌握。相比工厂化循环水而言,投资不算高,建设周期短,最重要的是产量高、效益好。与传统池塘养殖相比,产量和效益能大大的提升8~10倍。 丁理法指出,水产养殖技术方面的要求相比来说较高,他们始终致力于为养殖户开展技术指导,同时不断探索新的养殖模式,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与效益。
通过科技特派员“送技”到一线,让更多的农民受益于新技术、新成果。近年来,水产养殖业在我们国家发展迅速。然而,怎么来实现高效生产与绿色环保的平衡,成为了该领域内广泛的关注点。在这个背景下,一些科技特派员们挺身而出,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帮助渔民们获得更好的生产效益。 丁理法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于16年前开始承担科技特派员工作,为当地养殖业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在这些年里,丁理法帮助渔民们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组织和主持完成了多项水产科研与推广项目。 他的重点之一是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在他的指导下,一些养殖场开始使用“大棚帆布池设施化多营养层级循环水养殖技术”,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水的循环利用。通过这一种方式,他成功实现了微型“人工海”,养殖规模也逐渐扩大。 此外,丁理法还帮助渔民们应用了大口径海水网箱鲈鱼绿色养殖技术,这种技术有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他还负责实施了多项水产养殖项目,为当地的水产养殖提供了科技支撑。 这些科技特派员们的工作,不仅为当地养殖户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也为环保事业贡献了力量。他们的工作不仅是在技术上的创新,更是在思维方法上的改变——让人们逐渐意识到,绿色养殖既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科技特派员:将科技“插”进田间地头 科技特派员是一项旨在推进科技与农业深层次地融合的政策,自2005年建立以来,已在温岭市的11个镇派驻了7名科技特派员。这些特派员不仅是“田间大夫”,更是牵线人。
他们将论文“写”在田间地头,通过实地“问诊”,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导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农村,打通科技到农村的“最后一公里”。 特派员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积极地推进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帮助方山村、桃夏岭村、古城村等村开展“一村万树”、乡村绿化建设指导。他们还协调市城乡规划设计院相关专家到乡镇里指导乡村振兴建设谋划。 特派员在解决特色产业技术瓶颈方面,经过多年试验研究,成功解决了影响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如解决了西瓜嫁接育苗技术瓶颈、大棚瓜(果)的授粉、西瓜(甘蔗)连作障碍等问题。其中,西瓜嫁接育苗技术成功提高了嫁接成苗率11.6%、效益21.7%。该成果不仅应用于温岭31家育苗场,并同步辐射至上海、江苏、云南等10多个省市,受益瓜农2万余户。 温岭市科技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通过派驻一名科技特派员,实施一个富民项目,建立一个示范基地,推广一批新技术,带动一个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温岭市已累计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219个,推广新技术197项,引进新品种289个,共有39项成果获奖,其中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6项、台州市级科技进步奖16项。4.52万人次的农民接受了相关种植养殖技术的培训。同时建立了10个科技示范基地,大幅度的提升了当地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带动了西瓜、西蓝花、甘蔗、葡萄、南美白对虾、紫菜等一大批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
科技特派员的工作为当地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将科技“插”进田间地头,让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农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也为全国乃至全球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行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