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又称桂鱼、季花鱼、花鲫鱼等,它们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一种深受消费者欢迎的珍贵淡水鱼类。
但是美味的鳜鱼却是一种非常“任性”的生物,它们终生只吃活鱼活虾,宁愿自相残杀也不吃死鱼,十分挑食。这也导致了它们养殖成本比较高,价格也不那么平易近人,让不少食客感叹它们徒留下一身美味让人垂涎。
那么,为什么鳜鱼会这么任性呢?它们的生物学特征是什么呢?怎么样才可以实现低成本的养殖呢?本文将为你揭开这样一些问题的答案。
鳜鱼属于辐鳍鱼纲、日鲈目、脂科、鳜亚科。在分类学上,有三个属,即长体鳜属、少鳞鳜属、鳜属。
其中最常见的是鳜属,有以下几种,分别是: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桂花鱼、石花鱼、季花鱼)、大眼鳜、高体鳜、斑鳜、波纹鳜、柳州鳜、暗鳜。
鳜鱼的体型延长而侧扁,一般体长30~40厘米,体重多在400~1000克。当然不一样的鳜鱼体型也存在比较大差异,体长超过60厘米的鳜鱼也被称为“坛子”,最大可以长到20多公斤。
鳜鱼体侧上部呈青黄色或橄褐色,有许多不规则暗棕色或黑色斑点和斑块,腹部灰白,背部隆起,口较大,下颌突出。前鳃盖骨后缘有锯齿状突出,下缘有4至5个大锯齿。背鳍一个,硬棘12枚,软条13至15枚。鱼鳞细小、呈圆形。皮层粗糙,鳞片不易脱落。
鳜鱼是一种食肉性凶猛的鱼类,它们有着敏锐的视力和嗅觉,能够在水中迅速捕捉猎物。
鳜鱼的口腔内有许多细小的牙齿,能够吐下与其体型不相上下的猎物。它们的胃部消化能力极强,这与它们的食性十分匹配。
但是,鳜鱼也有一个十分任性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非常挑食,终生只吃活鱼活虾,对死鱼、人工饲料等都不感兴趣。即使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它们也宁愿自相残杀也不吃死鱼。这也导致了它们在养殖过程中的很多困难,甚至无人敢养它们。
试想一下,哪个养殖户能经得起这样的消耗?多少鱼虾也不够这些“大胃王”食用。
遗传因素:鳜鱼是一种原始的淡水鱼类,它们在进化过程中没有经历过人工驯化和选择的影响,因此保留了很多野生的特性和习惯。它们对活动性强的活鱼活虾有着天生的偏好和需求,对死鱼和人工饲料则不感兴趣。
生存竞争:鳜鱼为了与其他同类或异类竞争食物和空间资源,保证自身的生存优势,就必须吃掉比自己弱小或相当的猎物,同时避免被比自己强大或相当的捕食者吃掉。
习惯使然:鳜鱼是一种习惯性很强的动物,它们从幼苗期开始就只吃活鱼活虾,形成了一种固定的食性模式。如果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及时改变这种模式,它们就很难接受别的类型的食物。
首先,它们需要大量的活鱼活虾作为饲料,养一亩鳜鱼,就要养四亩的小鱼作为饵料,这不仅增加了养殖成本,也增加了疾病传染的风险。
还有,它们在养殖池塘中易发生互相攻击和捕食的现象,导致鱼苗死亡率高,规格不均。另外,鳜鱼对水质和环境要求很高,需要经常更换水源,保持水温、氧气、pH值等适宜的条件。
上述风险导致很少人愿意去养殖鳜鱼,一旦遇到病害就可能会引起养殖户血本无归。这个原因也让鳜鱼在市场上的价格水涨船高,食客们虽然垂涎于它们的美味,却对其价格望而却步。
一般情况下,鳜鱼的价格在每斤40元左右,并且还有上涨的趋势。野生鳜鱼的价格更是高达100-200元每斤,这不是一般人可接受的。相比之下,其他常见的淡水鱼类如草鱼、鲤鱼、鲫鱼等价格都在每斤10元左右。
鳜鱼的任性也让它们成为难得的美味,由于只吃活鱼活虾,所以它们的肉质吃起来十分细腻且影响丰富,基本上没有一点异味。在国内不少地方都有以鳜鱼制成的名菜,如苏州的松鼠鳜鱼、徽州的臭鳜鱼等。
虽然鳜鱼味美,但养殖风险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因此鳜鱼的产量较低,就算大家都垂涎于它们的美味,普通人也不可能像吃四大家鱼那样去享用它们。
为了解决鳜鱼的养殖难题,降低鳜鱼的价格,满足吃货们的需求,水产专家们正在加紧对鳜鱼进行驯化研究。
其中驯化的主要目标就是改变鳜鱼的食性,让它们不再挑食,可接受人工饲料。
要让“任性”的鳜鱼改变只吃活鱼的习性,并不是特别容易。但水产专家们乐意接受这样的挑战,目前已有多个水产实验室完成了鳜鱼的驯化,让鳜鱼接受人工养殖的饲料,以此来降低养殖成本。
通过选择性育种、人工繁殖、习惯性训练、环境适应等多道“工序”,鳜鱼已能实现“饲料养殖”。
传统的鳜鱼养殖,1亩鱼塘就需要配建4亩鱼塘用来养殖饵鱼,这样一斤鳜鱼的养殖饲料成本就达到了18元;而采用配合饲料投喂鳜鱼,可把饲料成本降低至10元左右,节省40%以上的养殖成本。
这无疑让人看到了希望,若能够大量推广这种养殖技术,相信鳜鱼的价格很快就能降下来。
届时,美味鳜鱼进入千家万户也不再是难题,这对于吃货们来说,也算是一个好消息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