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清澈,池边花草摇曳,木质外立面的科研楼静立一旁。要不是董事长张高立站在门口,实在难以想到这样环境优美的地方是水产养殖企业——杭州恒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所在地,空气中闻不到一丝鱼腥味,更像一个生态农业园。
“想自己做点事情。”2007年,张高立怀揣梦想来到余杭仁和,虽然起初创业并不顺利,但他没放弃。经过8年的奋斗,张高立和他的团队在这片土地上摸索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鱼类养殖模式,打造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全国渔技推广示范县”科技示范基地。他自己也先后荣获浙江省“千万工程”和美丽浙江建设突出贡献个人、杭州丰收人物等称号。
1996年,21岁的张高立大学毕业,顺利考入机关单位。25岁的时候,他作出了一个让家人震惊的决定:放弃“铁饭碗”,转身进入企业,直面市场化的竞争。
“家里人当然不理解,但那时候的我年轻,总想自己做点事情。”带着一股子冲劲,张高立离开安徽老家,来到人生地不熟的浙江打工。凭着食品营养专业的学历背景,他进入一家饲料添加剂企业做技术员,三年间,他便晋升为总经理,年薪超过40万元。然而,这份即使放到现在都称得上高薪的工作,张高立又一次放弃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和张高立说起有机鱼,他顿时觉得这是一个有潜力的市场,因为当时的水产养殖业基本是粗放型的,重产量、销量,却忽视产品是不是绿色环保。
“做绿色安全的水产品。”心中有了这个想法后,张高立毅然决定辞职创业。2007年,张高立带着借来的200多万元启动资金以及合伙人的300万元开始创业,准备在仁和流转土地,开始和鱼“打交道”,直到今天。
张高立看中了三白潭良好的水质以及丰富的水产品,2011年初,在这里成立了杭州恒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因缺乏专业的养殖知识、技术和经验,张高立的创业之初走得并不顺利。企业成立没多久,80多万条黑鱼苗几乎全部受到感染。“损失200多万元,天天都有人打电话来催债。”回忆起那一段时间,他直言,“第一次感觉做农业真的太不容易了。”
这点困难并没有令张高立退缩,通过专家指点,他发现鱼苗感染与投喂的食物有关。黑鱼是肉食性鱼类,喂食的冰鲜鱼中含有大量虫类,为了杀虫,鱼池水质恶化,因此导致鱼苗大面积坏死。“水质好,养出来的鱼才有品质保证。”为研究出一套循环净化水质的养殖系统,张高立前后跑了10所高校,期间合伙人失去了信心,张高立又咬牙坚持了2年,最终让鱼池用上了干净的水。
恒泽最出名的当属“鱼跑道”,这是一条“U”型养鱼水槽,配有人工造流功能,鱼在里面逆流游动,时刻保持运动状态,就像赛场上奔跑的运动员一样。目前,恒泽有“鱼跑道”20条,每条都有编号,通过一个推流系统循环流动。张高立介绍,这样的单元区隔有利于管理投饲以及后续的鱼类排泄物收集清理,实现污水零排放且全程可控。
这些年,张高立注册了商标“鱼校长”,他自己就是那个“校长”,精心呵护鱼儿健康成长。恒泽占地1400多亩的养殖基地,分室内、室外两个区域,不同“年级”的鱼被放在不同区域内养殖。鱼苗时期,采用循环水育苗,解决常规育苗病菌滋生带来的抗生素滥用问题;中鱼阶段,它们就会去“鱼跑道”健身;“成年”后,鱼又被送入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水质、温度、光照都严格设定。出厂前,每条鱼的身上会被打码,消费者扫码就能知道生产、流通的全过程。
如今的恒泽农业园区,已基本实现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成套装备、水产养殖废水(尾水)处理系统、智慧渔业养殖管理系统和物联网实时智能管控的全链条覆盖。张高立养殖的鲈鱼、东海大黄鱼等肉食性商品鱼,年产量达200万斤。这片鱼塘也成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全国渔技推广示范县“科技示范基地”和杭州市“菜篮子”基地。
今年清明节前,塘栖镇10户农户到恒泽学习生态养殖模式,并签订“公司+农户”的共同养鱼协议,这是张高立为拓宽市场想出来的新模式。
据了解,通过与学校、企业食堂、超商合作,恒泽今年的日销量预计有6000多斤。慢慢的变大的市场需求仅靠一家公司,压力不小。“三白潭大大小小的鱼塘养殖户很多,联合他们的力量才能把市场真正做大。”张高立和养殖户商定,由恒泽提供鱼苗、装备和技术、销售服务,养殖户们只负责鱼苗养殖,双方协作,互惠共赢。
张高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们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将鱼苗卖给合作养殖户,养殖户的成本在每斤鱼9元左右,恒泽以每斤12元收购成年鱼。也就是说,每亩鱼塘,养殖户可平均盈利16000元左右。
在张高立深耕农业的十多年里,身边的朋友纷纷转投其他领域,对此,他只说“不后悔”。现在,他最大的希望是有更多的年轻人能从事农业,他特别为公司制定了“人才行动三年计划”,致力于培养“90后”人才。“智慧农业是今后的大趋势,需要有高素质的新鲜血液注入。”张高立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