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外源性苗种质量参差不齐、良莠不清、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普遍欠缺,苗种跨区收集运输流动性大、发生病害交叉感染传播率高,监管困难。”在2月1日举行的珠海市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珠海市政协委员、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沈汉国提出,建议加快构建海鲈苗种落地检疫体系,推进海鲈特色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据调查,珠海海鲈养殖面积超过3.1万亩,年产量12万吨,分别约占全省、全国产量的80%、50%,年产值21亿元,分别占全市渔业、农业总产值的27.59%、19.94%,海鲈产业通过“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基地+渔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1600多户养殖户走上致富之路。
目前,珠海海鲈养殖生产年需苗种约3~5亿尾,每年11月至翌年3月为苗种投放期。然而,受海水资源制约影响,珠海海鲈养殖所需受精卵、水花、苗种主要来自于山东、浙江、福建以及广东饶平等区域。沈汉国提到,”外源性苗种质量参差不齐、良莠不清、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普遍欠缺,苗种跨区收集运输流动性大、发生病害交叉感染传播率高,监管困难。”
此外,受天气、亲本质量、病害等因素变化影响,上述地区每年海鲈苗种产量不稳定,商贩炒作并利用往年海鲈鱼苗一苗难求、价格畸高事件影响,将海鲈苗种运抵珠海基地与农户、生产经营者验收后直接投放,通常下塘后苗种平均成活率只有30~50%,优质健康海鲈苗种质量得不到保障。沈汉国认为,这将给珠海海鲈养殖从业者带来非常大的养殖风险、质量安全风险、经济效益风险,极大地制约了珠海海鲈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针对上面讲述的情况,沈汉国建议从源头控制病害传播,设立“珠海市水产苗种检疫检测监管中心”,配备专职人员,全面构建并落实外源苗种落地检疫机制,进一步推进珠海海鲈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