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入侵”这个词大多数人应该不陌生。人类活动范围的逐渐扩大以及人与人之间频繁的交互,让各个国家的物种开始突破地理隔绝,生长至别的环境中。慢慢的变多关于入侵物种的报道,福寿螺、亚洲鲤鱼、非洲大蜗牛等等。这些物种有些有几率会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有些却泛滥成灾,给ECO以及农业等方面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往往这些能够漂洋过海的物种,均有顽强的生命力,只要环境稍微适合它们,就开始疯长。竞争力强,争夺本地物种的生存环境与空间,让人头疼。中国就有不少的外来物种,但是面对外来物种,聪明的中国人总是能够想尽办法控制甚至消灭。最主要的办法是吃,中国是人口大国,吃货数量那是相当庞大,有网友开玩笑说,在中国就没有不能吃的,四条腿的除了桌椅,天上飞的除了飞机,其他都吃。虽然是玩笑话,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解决外来物种方面,国人是一把好手。
不过,并不是所有物种在国内都能泛滥成灾。有一种美国来的物种,在美国能成长到100斤,但是到了中国却仅有巴掌大小,怎么都长不大,其中原因太真实了。下面我们共同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这个物种是美国的鱼王——大口黑鲈,也称为加州鲈鱼。该鱼主要分布在美国以及加拿大的淡水水域。因为生长能力强,且好养殖,重点是肉质鲜美,所以有很多国家开始引进这个鱼种,并且大量饲养。这其中也包括了中国。
早在1983年,中国南方地区就开始养殖大口鲈鱼。这种“鱼王”在国外往往能够长到上百斤,抱起这些鱼王,还得费不少力气。并且,鱼王的生长周期短,适应环境的能力强,繁殖速度又非常快,所以迅速泛滥。原本是人工饲养的,但是随着大口鲈鱼的数量渐渐增加,很多鲈鱼开始“逃逸”,所以在我国的长江地区,也能够看见这些鱼群的出没。
虽然数量很多,可是个头却有着天壤之别。在国外,这些鱼儿们最大的有可能超过1米,重达100多斤,妥妥的鱼王。但是在国内,这些大口鲈鱼就像是“营养不良”,个头瘦小,平均一只鱼仅有几斤,不过巴掌大而已,是国外鱼王的缩缩缩小版。为何同一个品种的鱼,差别如此大?难道是因为环境?
其实不然,大口鲈鱼的适应能力强,并不存在所谓的“水土不服”。其中这其中的原因,大多数人应该能够猜到,因为吃货太多。当大口鲈鱼长到巴掌大时,就成为了我们餐桌上的美味,还来不及长大呢,就失去了成长的机会了。这原因是不是过于真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