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小编整理了一篇关于新手养殖加州鲈的需要了解的基础知识,还是有不少新手关注,尤其是北方很多想养加州鲈的养户,提出了一些问题,小编在此为大家理一些答案,仅供参考。
朝数论鱼苗的大小,不是时间。为便于苗种整齐划一,用鱼筛过筛择鱼是一个古老而又很有生机的方法。按传统下来的习俗,鱼筛以朝(读召音)为量具单位,几朝的意思就是鱼筛选择鱼苗大小长度的量度单位,比如10朝就是筛选6厘米以上的苗种,据说1朝=1分也就是0.33公分。
依据鱼的体宽尺寸不一样,从小到大设置成具有不一样大小筛孔间距的一种工具,利用鱼有顶水的天性,鱼群过筛后大小分离。目前有竹质、钢质和塑料材质的鱼筛制品;鱼筛规格尺寸依据传统用朝筛或寸筛来编号。
鱼筛主要规格:5朝、6朝、6.5朝、7朝、7.5朝、8朝、8.5朝、9朝、9.5朝、10朝、10.5朝、11朝、11.5朝、12朝、3寸、3.5寸、4寸、4.5寸、5寸、6寸、7寸、8寸、9寸、10寸、10.5寸、11寸。
使用鱼筛分选鱼苗大小,简单易操作,分选速度快,与手工择鱼相比不易伤鱼。大小规格不一致的鱼苗需要过筛,便于日常管理或者鱼苗出售的均匀度,客户对 苗种品质的评价才高。所以,过筛挑选鱼苗是苗种场普通使用和经历的程序。
使用选择:根据鱼的品种、肥瘦程度、饥饱程度等差异和对规格的要求,考虑使用多少毫米筛孔间距的鱼筛,然后对应筛孔间距的朝数使用。
过筛方法:鱼筛放在水中,装入三分之一容量的鱼苗;左水置筛,右手从鱼筛外向鱼筛划水形成水流,利用鱼有顶水的天性,能够钻过筛孔的偏小规格鱼苗游出筛外,偏大规格的鱼则留在鱼筛内,正确的方法可避免鱼体擦伤。
5朝左右较为贴切开始驯料,成数比较高,从生物饵料转成冻水蛛或者饲料开口料。5朝开始驯化成功率能够达到95%左右,6朝开始达到80-90%,7朝开始能达到80%的都比较少,越大越难驯化。从5朝开始算大概需要5~7天能够实现驯化,一般在8~9朝,驯化好的鱼可以直接投喂饲料。
1、南苗北运:南方的鱼苗北运成为趋势。广东等南方地区因水温高、降雨多、水源充沛、可提前 1 个月繁殖苗种、鱼苗繁殖配套好等因素,使得广东繁殖的加州鲈、鳜等品种水花和 2 厘米左右的苗种空运到四川、江苏等北方省市,在当地温室里培育1个月,再销售给养殖户,这种模式得到极大的发展。但大范围的地域跨度,两地的病原,环境差异巨大,鱼苗适应环境成本巨大、耗费大量的体能来适应环境,轻易造成放苗成活率不高,鱼苗死亡。
2、水质差异:苗种培育池和投放水体的水质差异大,温度、溶解氧、p H、硬度、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有毒物质等有差异,这些指标中有些容易检测,有些检测难度大或成本高。小建议:两地水环境温度差距不超过2℃,溶解氧差距不超过1.5毫克/升,p H差距不超过0.5、硬度差距不超过3%比较适宜。硬度指标以前提得很少,硬度变化大时,鱼苗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去抗拒硬度变化。有毒物质只能根据当地的经验积累而得,了解当地使用过什么农药、农作物重金属超标而得。
3、不当运输:鱼苗被提前运输:鱼苗刚出眼点,甚至是嫩口鱼苗,就被提前运输,导致鱼苗受伤,投放后死亡。
鱼苗运输前没做好“困箱”、排便等工作。鱼苗运输前,应该进行几次拉网锻炼,促进排便,控制黏液分泌,降低应激等。如没做好吊水、“困箱”工作,鱼苗应激严重、运输容器中大量分泌黏液,排便,运输、投放成活率大大降低。
在运送过程中产生的氨氮、溶氧的消耗、水温变化、细菌和黏液引起的“发烧”是影响运输成活率的一些原因。长时间、高密度的运输,氨氮含量高,进入鱼苗血液、鱼脑中,引起鱼苗昏迷或半昏迷,从而易引起鱼苗死亡。运输过程中动作幅度大,没有合理的安排运输路径、加水时间、观察次数。
4、天气变化:天气多变,建议晴天投放苗种,不建议阴雨天,尤其是正在下雨的时候投放苗种。阴雨天常风大,鱼苗喜欢顶水,消耗体力;且雨直接淋到鱼苗,会造成感冒。在黄鳝等鱼上表现特别明显,阴雨天下的鳝苗容易“感冒”,引起死亡。
5、鱼苗消毒:鱼苗投放前、捕捞、运送过程中难免会擦伤,鱼苗投放后进入新环境,应激加擦伤轻易造成鱼苗感染细菌,应及时做消毒,提高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