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饲料为第一主业的东方希望集团,拥有“希望”、“强大”、“金豆”、“永行”、“红门”等十几个饲料品牌,产品涵盖猪、鸡、鸭、鱼、虾、牛饲料等六大系列。其在全国有60多家现代化的饲料加工公司,在越南也有2家饲料加工公司。2002年,东方希望集团出售的收益超过30亿元。
东方希望的崛起,在于抓住了20世纪80-90年代中国饲料业成长的黄金机会。目前,这一行业的高峰期已过,生产能力总体上已饱和。由于投资规模较小,进入门槛较低,国内饲料生产企业至今已近13000家,产量从1978年的60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8700万吨,仅次于美国。但是,相当部分企业长期开工不足,行业利润率也一下子就下降,进入了整合期。
2003年,饲料行业遭遇了更为严峻的现实:主要的组成原材料玉米、大豆和豆粕等大幅度涨价,辅料赖氨酸等价格也大面积上涨,而饲料价格却上涨有限,甚至会出现下跌。在利润本来已经微薄并且过度竞争的情况下,饲料行业2003年度将出现全行业亏损。以新希望(000876)为例,该公司由刘永行的兄弟刘永好经营,2002年度,新希望的饲料业务毛利率大幅度下降至13.6%,2003年上半年又降至11.5%。
今年初,亚洲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爆发大规模的禽流感。由于禽饲料是最主要的饲料品种之一,对于饲料行业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与饲料行业不景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饲料添加剂尤其是赖氨酸价格的大面积上涨。2003年初,每吨赖氨酸价格约为23000元,2003年11月,上涨至46500元的高峰价,目前已经调整至26000元左右,比2003年初上涨了约13%。
中国的饲料添加剂工业发展滞后于饲料加工业,用量较大的添加剂品种如赖氨酸、蛋氨酸、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和防霉剂、抗氧化剂等,虽然大部分国内厂商能够生产,但产量上距市场需求还相差甚远。
在这种背景下,向饲料上游发展成为刘永行的第一选择。实际上,从1996年开始,刘永行慢慢的开始为生产赖氨酸作准备。
由于生产赖氨酸的投资规模和技术门槛都比较高,刘永行在6年的准备期内,顺利完成了实验室研究和工厂中试环节,目前已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
1996年,刘永行在成都建立了赖氨酸实验室,聘请了十几个人,开始做赖氨酸生产的实验室研究。两年后,实验室生产试验成功。
1998年,他以约1200万元的低价收购了北京市科委下属的一个投资8000多万元的发酵厂,并追加投入1000多万元,将之改造成为生产赖氨酸的中试厂。2002年,中试取得成功,东方希望终于攻破赖氨酸生产技术,并培训了一支约150多人的技术队伍。
但到目前为止,市场上并没再次出现该厂生产的赖氨酸产品,主要是因为东方希望的饲料生产企业内部消耗了中试产品。刘永行透露,东方希望在该厂的投资已基本收回,由于北京不适合发展高耗能产业,北京的赖氨酸试验工厂最终将被关闭。
目前,刘永行大规模投资的东方希望包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已完成注册。根据计划,该公司将建设一项年产能达20万吨的赖氨酸生产基地。其中,2万吨生产规模的一期工程计划今年3月开工,如果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将于10月投产。对于赖氨酸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刘永行非常看好,因为“目前国内非常紧缺,而政策又支持开发”。
刘永行决定大规模进入赖氨酸产业的信心,来源于市场对赖氨酸的强劲需求,更来源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可以大幅度降低的前提―赖氨酸生产需要的大量蒸汽和电力,他都能够以极低的成本自给自足。
据刘永行介绍,每生产一吨赖氨酸要消耗20吨蒸汽和2400度电,蒸汽的市场行情报价为每吨近百元,而他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估计只有10元/吨,因为蒸汽是火力发电的副产品;电力的市场行情报价一般在每度0.3 元以上,他估计,自己的成本能控制在0.1 元以内,这两项将决定东方希望赖氨酸生产的低成本。
“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低成本。” 刘永行认为,他在铝业所做的诸多努力如建立配套火力发电厂、投资氧化铝项目,也都是为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培育核心竞争力。
在刘永行看来,赖氨酸生产与电解铝有一个较大的区别,电解铝的原料氧化铝是控制在别人手里的垄断产品,他必须自己来投资,以避免受人操控的命运,而赖氨酸是由玉米淀粉发酵制成,玉米属于大宗农产品,价格不会轻易被人操控,而且中国是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包头及其相邻的华北、东北都是国内主要的玉米产区,赖氨酸生产所需要的玉米能够得到充足的保障。
除此以外,刘永行觉得自身生产赖氨酸还有一个优势,就是生产赖氨酸后的玉米废渣,经过浓缩加工处理后,可当作奶牛饲料,而目前内蒙古正全力发展奶牛产业,在这方面有大量的需求。
“100万吨玉米能生产20万吨赖氨酸,剩下的80万吨废渣可拿来生产饲料,东方希望集团在内蒙古拥有包头希望饲料有限公司和赤峰永行饲料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而且其中一家就在包头,可以就地生产、销售,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这是最符合生态科学的方式:收购农民种植的玉米来生产赖氨酸,大量的废渣利用来生产饲料,饲料用来喂养奶牛,奶牛的牛粪是种植玉米的肥料,这实际上也是一条产业链。”刘永行则控制了这条产业链上最为赚钱的环节。
赖氨酸是饲料生产中重要的添加剂。我国由于养殖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赖氨酸消费国,赖氨酸的年需求量达8-10万吨,预计今后年均增长率将维持在16%左右,2005年,我国赖氨酸需求量将达15万吨左右。
国际赖氨酸市场处于高度垄断状态,价格主要由美国DM公司、日本味之素公司、日本协和发酵公司、巴斯夫公司等控制。目前拥有全套成熟赖氨酸生产的基本工艺的只有美国、日本、中国等少数国家。中国虽然掌握了赖氨酸生产技术,但受国外赖氨酸产品倾销的影响,国内厂家一直异常生产。
2003年,尽管全球范围内赖氨酸生产能力略有增长,达到80万吨,产量近65万吨,但由于需求十分强劲,还是出现了供给不足的情况,价格一直在高位震荡,最高到了每公斤50元,达到1997年以来的历史高位。
2004年,随着协和在美国、墨西哥工厂的关闭,全球至少存在10万吨的供应缺口,这给国产赖氨酸公司能够带来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随着国内生产企业的持续不断的增加,进口赖氨酸所占比例正年年在下降,由2001年的71%降至2003年的54%。海关总署的最新统计显示,2003年全年累计进口赖氨酸75487.836吨,比2002年度减少了约7000吨。而国产赖氨酸则由2001年的29%升至2003年的46%。其中,大成生化的市场占有率显著增加,由去年的约20%上升为30%,成为国产赖氨酸第一大品牌。
大成生化。大成生化(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目前是亚洲最大的赖氨酸生产厂商,拥有年产8万吨赖氨酸的产能。2003年度大成生化出口了约5000吨赖氨酸,预计2004年将出口25000吨。
由于玉米是生产赖氨酸的主要的组成原材料,大成生化同时是全国最大的玉米提炼商,年处理玉米的产能已经由120万吨提高至180万吨。玉米淀粉除用于生产赖氨酸以外,还用来生产甜味剂和变性淀粉,大成生化也是全国最主要的玉米甜味剂生产商。
由于赖氨酸价格坚挺,赖氨酸成为大成生化毛利率和利润贡献率最大的业务。2003年中期,大成生化赖氨酸创造的出售的收益和毛利润分别为2.77亿港元和1.47亿港元,生产赖氨酸的毛利率高达53%。大成生化的股票在市场上买卖的金额在过去12个月由最低的1.65港元上涨至最高6.1港元,涨幅高达270%。
其他厂家。1987年,广西赖氨酸厂(现广西桂元赖氨酸有限公司)投产,这是我国第一家利用国产技术的千吨级赖氨酸企业,目前该厂赖氨酸装置生产能力已扩至1万吨/年。
同年,福建泉州大泉赖氨酸有限公司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开始了赖氨酸的生产,1999年生产能力已扩至6000吨/年。
1996年,中日合资川化味之素有限公司产能为1万吨/年的赖氨酸装置投产,这是国内第一套万吨级赖氨酸生产装置,2000年其产能扩到1.3万吨/年。
此外,国内赖氨酸装置还包括山东沭化集团公司2万吨/年赖氨酸装置、牡丹江绿津生物实业有限公司1.5万吨/年赖氨酸装置、山东巨能金玉米公司3万吨赖氨酸装置、沙县麦丹生物工程公司设计产能为2万吨的赖氨酸装置。
今年,东方希望在包头建设赖氨酸生产基地。根据计划,该基地最终产能将达每年20万吨,是世界最大的赖氨酸生产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