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彩体育网页版

联系我们CONTACT US

桂鱼苗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杏彩体育网页版 > 桂鱼苗
【向汇报】勤得利农场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
发布时间: 2024-01-27 作者: 桂鱼苗

  黑龙江水蜿蜒而过、完达山余脉绵延百里,境内河流纵横交错,空气清新、水源丰沛、草木茂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突出的生态优势,为素有“塞北江南鱼米之乡”美誉的勤得利农场践行“大食物观”,发展特色种养、冷水渔业、林下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粮食”到“食物”,再到“大食物观”,近年来,勤得利农场深入践行习关于“大食物观”的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北大荒集团和建三江分公司战略需求,积极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让更多人吃上优质、可口、放心、丰富的勤得利农产品,为“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作出更大贡献。

  树立大食物观,善用自然资源是基础,用好有限资源是增量。勤得利农场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让农业生产结构更优化,通过开发特色农产品,让食物品类更丰富。

  金秋九月,农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水稻逐渐进入收获阶段。农业生产部特级主管李恒亮正带领工作人员把小龙虾从田间转移到繁育养殖基地。李恒亮一边下网一边说:“这批龙虾中秋节就能上市,我们的龙虾肉质紧实滑嫩,价格公道,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说话间,他从水稻田里捕捞出了一笼龙虾,只只个头饱满、体表光洁、腹部干净,肠管清晰可见。

  市场的认可让农场发展虾稻共作的信心更强了,但回忆起发展历史,李恒亮表示,发展初期他们也面临了很大困难。“以往从南方引进虾苗,不仅成本高,适应性还差,成活率最高仅达到25%,很难在本地区推广与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自2015年开始,农场技术人员摸索研究,采取对水质调节、温度控制、种植水草等办法,为小龙虾提供稳定可适应的生长环境。通过多个批次的试验淘汰,最终掌握了适合北方饲养的寒地小龙虾繁育与养殖技术操作的过程、温度和条件。目前,农场连续多年自主繁育小龙虾成活率高达90%,不仅实现了本土养殖,更实现了“半工厂化”繁育,打破了只能引进南方虾苗养殖的局限,为勤得利辖区稻虾种养户提供健康、鲜活的种苗,解决了种养户去南方引进虾苗运输损耗大、成活率低等问题,打破了对外进虾苗的依赖,提升了自我发展能力。

  在小龙虾种苗本土化培育基础上,农场又尝试推进种养结合模式,现已形成了“寒地小龙虾繁育与小龙虾水稻种养配套技术”的生态养殖模式,以稻养虾、以虾促稻,“一水两用、一地双收”,不仅促农增收,且共生共育产出优质稻米产品和水产品,开创了“一季双赢、粮虾共赢”新局面,综合稻田养虾亩效益在1500元左右。

  眼下,在农场种虾繁育基地温室内,一万平方米的虾苗培育池里正在孕育明年虾稻扩大规模生产的“火种”,今冬,这里预计可产虾苗200万余尾,明年可将虾稻种养面积扩大至3000亩,预计产出小龙虾12万余斤,真正从源头上提升小龙虾的品质,将“大食物观”践行到百姓的厨房里。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走进勤得利农场第七管理区蛙藕立体种养大棚基地,映入眼帘的是秋荷傲然水上,水下一个个莲藕白白胖胖,一只只青绿色的长江蛙在水面上露出两只大大的眼睛……棚内宛若一个小型的池塘生态圈。

  “水上有莲花,水下有长江蛙和莲藕,这是我们创新研发的蛙藕立体种养模式,既生态环保、效益又高。”看着眼前的美景,第七管理区主任丁建明脸上露出微笑。

  据他介绍,这种生态种养项目是利用水稻育秧大棚闲置时期,从5月底到9月,利用3~4个月的生长周期开展蛙藕立体养殖。饲养的蛙既能为莲藕提供底肥,又能增强莲藕底泥的透气性,增加莲藕的产量;莲藕和水草也能为蛙净化水质和提供天然饵料。池底是藕,水中是蛙,水面是花,生态互补、和谐共生。这种养殖模式接近原生态的水域环境,不仅能有效地利用闲置资源,还具有观赏效果,可以称为一举多得。

  今年,这个农场在6月引进了两万只生命力强、生长环境适应性好、市场购买需求大、兼具食用和药用价值的长江蛙,在水稻大棚内经过3个月的繁育,现在蛙苗由最初的每只50克左右,增长到现在平均200克以上,最大可达到300克。每栋大棚投放蛙苗5000只,初次养殖成本为每栋棚3.73万元,成活率在90%左右,成蛙产量达2250斤,以目前市场行情报价估算,平均每栋大棚可创造经济效益3万元左右。

  生态养殖的长江蛙肉质鲜美,种出来的莲藕也清甜脆嫩,在市场上有着非常强的竞争力。9月9日,第七管理区第一批成熟度较高的长江蛙以每斤30元价格被本地商户购买,单只蛙重量在5两左右。蛙藕立体生态种养凭借着耗水量少、综合效益高等出色的经济价值和较低的技术门槛,吸引了大批种植户,最近前来咨询的人慢慢地多了。

  “一棚双收、育养双赢”是农场积极探索生态种养新模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农场不断拓宽思路,整合闲置资源,创新发展趋势,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清晨4点,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勤得利农场养殖户周卫星却已早早地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在百余亩鱼塘间来回穿梭,刚给鱼儿撒完食,又拿起了喂鳖的饲料。“你看我这鱼塘都放水了,这两天就开始收鳌花了,两节期间我这5000尾鳖肯定能卖上好价钱。”眼见着钱包就要鼓起来了,他开心地打开了“话匣子”。周卫星的鱼塘占地108亩,除了养殖鳌花鱼、鲤鱼、鲫鱼等品种外,还创新养起中华鳖。

  近年来,黑龙江省积极发展冷水鱼产业,农场全力支持种植户利用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开展水产养殖项目,为养殖户提供养殖基地、修缮道路等政策扶持。

  农场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在水产养殖方面推广“三水分层养殖”技术,即深水养鱼,在江湾养殖鳌花鱼、鲶鱼和鲤鱼;浅水养虾,水稻池、浅滩、小型泡泽养殖小龙虾;表水养特色,在水库、鱼池养殖甲鱼、大白鱼、鲢鱼、鲫鱼。

  创业伊始,老周仅卖小龙虾、鱼就赚了100多万,尝到甜头的周卫星信心更足了。现在已经是第4年了,预计今年卖中华鳖、鳌花鱼、小龙虾收入130余万元。虽然获得了可观的效益,但他创业的脚步并没有停止。“这两年,农场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鼓励我借机扩大规模,发展以‘水’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农业,设置农家乐、民俗、垂钓等区域,建成兼种养殖、休闲体验、生产加工一体化的中小型田园综合体,跟上北大荒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步伐。”周卫星翻开规划设计本,上面是农场工作人员帮他一同描绘的这片鱼塘未来的发展蓝图。

  近年来,勤得利农场在调整产业体系中,依托山水资源优势,由资源依托型向科技依托型转变,让特色种养成为种植户增收致富的有利途径,也让“大食物观”理念从田间地头向江河泡泽延伸。

  如今,穿行在农场各特色种养基地,红彤彤的秋果挂满枝头,一群群散养的土鸡、鸭子和白鹅在树下悠闲漫步,山林中不断“捧”出蜜、蘑、菜等山产品;江水里不断“涌”出鱼、虾、蟹等水产品……宜粮则粮、宜渔则渔、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经则经,勤得利农场积极构建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未来,勤得利农场将继续以“大食物观”为指引,在“宜”中寻“特”、在“宜”中做“优”,通过多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可盈利、见实效的生产经营“新模式”,不断推出高品质的新产品,积极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

上一篇: 宝山区罗泾镇强化水源地保护构建高品质水生态的“水美村庄”
下一篇: 60年坚持供给四我们鱼苗